王品集團的創辦人戴勝益曾說:「年輕人月薪低於五萬元不要儲蓄,應該拿來投資自己。」這席話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我們常聽到有人鼓勵年輕人多存錢,提高儲蓄率,不要亂花錢。卻也聽過年輕人賺的還不多,應該把錢都拿去投資自己,提升自己賺錢能力的說法。
那麼到底哪個說法才是對的?當賺的錢還不夠多時,存錢跟投資自己哪個應該優先?
其實這兩種說法都沒錯,儲蓄和投資本來就是理財的兩大要件,也是還年輕的我們應該要去學習的能力,兩者都應該被重視,不該只看重其中一樣而完全忽略另一樣。
我身為一個普通人,在沒有父母的經濟支助,獨自在外地工作的狀態下,認為存錢跟投資自己應該要並行,既為生活保留一點基本的保障,同時也大膽的投資精進自己。並且應該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收入有不同變化時調整兩者之間的比例。
檢視一下自己目前的狀態,是否有同時努力地進行儲蓄和投資?如果只一味的存死錢而不懂投資自己,過了十年後的你可能還是在做著差不多的工作,沒有提升自己,進步幅度太小,就算再會儲蓄,可以存的錢也多不了多少;而如果只懂投資自己,不懂得儲蓄,除了會置自己的生活於很大的風險之下、必要時拿不出錢以外,沒有儲蓄的習慣也可能讓人不知節制、不懂理財。
那具體來說,存錢跟投資自己的比例應該怎麼拿捏呢?我認為要視個人的收入和支出狀況而定。
如果你現在還是學生,平常的生活費由父母提供,在不擔心基本生活開銷的情況下,可以盡可能地提高投資自己的比例,趁還是學生時多提升自己,也為出社會後的工作做準備。
如果你是剛出社會,薪水較低的小資族群,我會建議你先存到一筆緊急備用金,至於緊急備用金要存多少?專家建議存6個月的生活費,但對於每個月只能存幾千塊的小資族來說可能有點吃力,要存到這筆錢可能要花費好幾年時間,所以我個人建議先存一筆在工作的空窗期可以花用的生活費,這個金額因人而異,例如你從這份工作離職,到找到下一份工作需要三個月的時間,而你每個月的花費是3萬元,那緊急備用金至少就要存9萬元。存到了這筆備用金後,往後的收入就盡量全部拿來投資自己,盡快提升自己賺錢的能力。
而如果你每個月已經有足夠運用的資金,不用擔心入不敷出,也已經有了一筆緊急備用金,就可以開始規劃存錢跟投資的固定比例,以我個人而言,扣掉基本的生活開銷,儲蓄與投資自己的比例大約為4:6,就算這個月沒有把所有投資自己的資金花光,我也會把剩下的錢存到投資自己的帳戶裡面,待下一次拿出來使用。這個比例並沒有標準答案,重點是你必須有紀律的每個月拿出錢來做儲蓄和投資,而不要輕易地把錢花到其他消費上。
整體來說,我認為在財富等級還不夠高時,投資自己的比例都應該大於儲蓄。但這也要視情況而定,如果你的生活中有任何意外事件需要使用到錢,就必須要提高儲蓄率。
有些人會誤會投資自己是菁英份子或想追求財富自由的人才需要做的事,覺得自己只想過平凡人的生活,便不太花錢投資自己,只一味的儲蓄準備買房、結婚等等重大花費。其實這種想法大錯特錯,投資自己是為了更有效率的儲蓄,讓自己不用再花那麼多時間換取金錢,過更有品質的生活,而不單單只是為了自我提升。
所以任何人都需要投資自己,除非你已經擁有一輩子都花不完的錢,也對自我提升沒有興趣,但如果是這樣的話,我想你也不會來看這篇文章了。